大益传统门店上新品7572熟茶,本月第二款品牌配货

日期:2022-02-07 16:32:10  来源:个人图书馆-杨尘埃吃好茶

从年初开始,大益透露出的库存的压力,其实从前几年开始这种上新的数量就不少,但总量的话大益不公开没法得知。

从下半年开始,你会看见很多大益标的茶在直播间在网店等等平台宣发首发。不要奇怪,定制茶而已。除了大益直系下的相关公司发布的,其他非大益相关公司的都是定制茶。

大益8月本月自有传统授权门店渠道本月初上了8582生茶,月底又上了7572熟茶。


(资料图)

这两款数字茶不用过多是去解读,品牌定位就是日常口粮消耗茶,只不过现在这种日常消耗茶的总量有点小了,以前都是几万件的量。随便个门店10件8件的配。整件配价格也就千多元。

这也是以前一件货赚30-100跟现在的一件货赚的成本很大。不说快递,打包好18公斤左右一件的茶,物流成本最低也得30多。

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生意没法做,不是物价贵,而是物品流通的边际成本高。很多不容易保存的农产品宁愿烂在地里也不愿意拉去城市卖。成本、风险和收益的三者的比例,自己可以去算下。

为什么市场中的一些人茶商去博一些风险很高的茶品?不管是名山头村寨地块茶还是品牌茶,信息这么透明的当下,茶叶消费不景气,茶商销售普遍困难的情况下。

凭什么会有很高的利润?就仅仅因为高成本吗?想通了这些,你就能理解现在的一个市场状况——普洱茶市场的交易已越过商业的理性。

正常商业行为是应该追求利润的,如果销售端没有利润,那么这个利润已被生产端吃掉了,如果不是生产端吃掉,那么销售端应当获取合理利润。但从大益7572熟茶这款茶看,3000元每件的配货价,现在市场行情3300左右每件。同城还好,跨省的物流运费一去,剩不了多少。整件销售300/3300=0.09,毛利约9%。二手的成本就是3300,拿去拆散零售,开1片样茶,只剩41片了,单片成本到80元了。30%毛利,80÷0.7=114。这个价要卖29片茶才能回本。15%毛利的话,80÷0.85=94,36片能回本。

仅从茶品成本、卖价、毛利看,是不是感觉挺行的。但支撑茶品交易的店所有费用成本没算进去,以前大家都可以冲冲销量冲冲销售额,但现在银税数据共通,背后等着的企业所得税或者个税不用多说了吧。

这些由交易形成的所有成本一算,销售的所有茶品金额没有个成本的一倍(成本乘以2)根本支撑不了发展。这种现实,按年去看,就会发现好多茶店茶商这几年为什么不看多普洱茶的各个品牌。

不管啥品牌的茶品,每年收益毛利能稳定在的成本的100%,算是很好了。比如某品牌一年配货总价60万,那毛利是60万,总的就是120万。可惜现实没理论这么好,要达到60万毛利,按目前大多10%毛利率算,至少要卖到600多万的销售额,而不是120万。可想需要倒卖多少次茶品才能达到600万。品牌店不参与二级市场倒卖,能赚到才怪。

很多品牌的普洱茶,建议零售价都基本是成本价的4个倍左右,按4个倍算,1200元建议零售价的茶品,按这个价或者打个5折—8折能卖出去多少?

茶叶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,也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,反而是一个低利润的慢行业。快的不是传统茶行业,而是新茶饮行业。

标签: